薩諾斯彈指的聯想:大滅絕之後恢復緩慢原因何在? 研究提出新觀點
最近《復仇者聯盟》系列當中的瘋狂泰坦──薩諾斯(Thanos),為了解決宇宙人口過剩所造成的資源短缺,因此展開了無限上綱的大破壞行為,造成近乎於大滅絕式的生命浩劫。 當然影迷觀眾們多半都在憂傷他們心中喜好的英雄們紛紛GG了。但是在不少研究生態學、演化生物學與環境科學的科學家眼中,他們卻從中聯想到了地球上曾經真正發生過的,也算是在地質史上極短暫時間當中就發生的大浩劫恐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View Article【地球日】險中求生 全台野生石虎剩不到五百隻
是石虎不是虎斑貓,是石虎也是萌虎 生來一雙無辜大眼的石虎,呆呆萌萌的長相以及和虎斑喵星人長得太像,讓牠成為近年經常登上媒體版面的明星動物。和家裡尊貴喵星人不一樣的是,石虎的前額到兩眼中間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條紋,黑色耳朵後面也有明顯的白斑,另外,牠還是一個會游泳的好漢。...
View Article【地球日】石虎保衛戰,小隊員募集中!
在保育人員、關心環境的人們努力之下,石虎的處境已經開始慢慢被人知道,例如阻擋裕隆汽車開發廠區,「護石虎」 的網路連署突破了8萬人次聲援;去年(2018) 拯救台灣石虎:吃雞.毒殺.衝突化解——全民募資計畫 募集到七百五十萬的資金提前結束募資專案,看似風光圓滿的背後,其實前面是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後頭還有許多要執行的保育工作。 石虎保育火燒眉毛 研究單位的 報告...
View Article【世界蜂日】Bee friendly 全球蜂群大崩潰,幫牠們度過難關!
520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蜂日」(World Bee Day);目的是希望喚起世人看重牠們辛勤授粉對環境永續和人類福祉的貢獻,並正視牠們面對的威脅,如農藥過度使用、入侵種危害和土地使用改變等。這一天同時也是安 東‧揚沙(Anton...
View Article【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吃野菜 面對餐桌上的氣候變遷
每當走入鄉村的傳統市場,總特別能觀察到常民食用蔬菜的多樣性。 跟城市裡的超市或一般市場菜攤不同,這些傳統市場的邊緣,有些農婦或老人家販售自家栽種的蔬菜之餘,還會擺上採集來的野菜。野菜的樣式多元,且隨著季節而有不同。...
View Article結合科學調查與風味評測 了解田間生態與果實風味的關係
編按:明天就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今年主題為:「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糧食,我們的健康」(Our Biodiversity, Our Food, Our...
View Article生物多樣性是什麼? 近7成民眾聽過 僅3成正確理解
我國政府的生物多樣性政策,起於農委會將2000年訂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年」,將近20年的今天,民眾對此概念理解多少?社會認知如何?在522生物多樣性日前夕,農委會特生中心公布民眾認知調查結果,顯示68%民眾表示聽過生物多樣性;15~24歲年齡層中,更高達9成聽過,顯示義務教育是「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重要管道。...
View Article愛地球錯了嗎?環境信託稅制不合理,公益捐款變罰款
山林被開腸破肚、海岸充滿度假村和消坡塊,自然資產遭受破壞的速度之快,不禁讓人萌生「我要找朋友一起買下這片土地,讓她永遠不會被開發!」的念頭。 這個想法絕對可行!百年前就有民間團體運用「國民信託」來守護自然與文化資產,包括原始的自然美景、豐富的生態環境以及人文歷史古蹟。目前運作得最著名的是「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成立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
View Article2019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攸關糧食與健康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生命,包括了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的多樣性。有豐富多樣的物種、棲地和遺傳資源,才有更健康、有生產力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人類健康生活的基礎,以及調適氣候變化的能力。有些稻米品種特別能適應水患,有些牲畜種類比其他更能抗旱,就是來自於農業生物多樣性豐富多樣的基因和物種。...
View Article首本深度闡述愛知目標的專書 《上課了!生物多樣性》新書發表!
今(22)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全球仍約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威脅的此時,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發表新書——《上課了!生物多樣性五:愛知目標全球行動》顯得格外具有意義。這是國內第一本深度闡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專書,並具體引介國際間邁向愛知目標的實際行動與國內外案例故事。...
View Article愛知目標倒數計時中 關鍵時刻檢視國際動態與台灣成果
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制定並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展現國際社會對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的重視。然而,27年過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狀態卻仍持續惡化,例如本月稍早,聯合國旗下機構(IPBES)剛發布一份史無前例的跨政府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生物多樣性正急速劣化的事實。 同時,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BD...
View Article晁瑞光/世界「海洋日」,你親近海洋了嗎?
你多久沒去海邊了? 你知道海邊的現況是什麼樣子嗎? 你知道塑膠垃圾、化學物質、重金屬等等污染都進入到海洋,而這看似一望無際的大海,目前大家已知是一個封閉的大袋子,包容了我們所有的一切……。 台南社大海廢社,自2005年10月開始長期監測台南地區海灘廢棄物的現況,依循國際的方法,希望透過社會大眾的參與,統計分析,可以知道我們海邊這麼多的垃圾是什麼垃圾?是哪裡來的?是什麼行為產生的?...
View Article【地球日】家門前的生物多樣性:都市生活實現多樣性友善的七個方法
我們可以從電腦螢幕看見世界美景,卻無法看見身邊的自然生態。其實,都市人缺的或許不只是自然環境,更需要的是一個把自然「看在眼裡,放在心裡,行在手裡」的一套價值觀。 今年6月,六都的人口約佔台灣總口數的七成,在普遍且高度都市化的情況之下,都市和自然生態就變成兩個聽起來毫不相關的概念,住在都市的人們,也慢慢習慣將自己置身在「自然」之外。 關於如何過一個生物多樣性友善的城市生活,本報整理出以下七點與你分享。...
View Article【地球日】產地如何當保護區的神隊友 一起對抗生物消失?
生物多樣性——這經過38億年演化的產物,如今處境危機重重。不只海洋和陸地上物種加快滅絕,即使常見的物種也在減少。 據聯合國報告評估 ,目前世界約有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其中許多物種在數十年內就會消失。在這危急的情況,保護區被視 為防止物種減少的主要方式,各界 希望增加它數量和成效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View Article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大自然是我們的解決方案
2020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里程碑和關鍵時刻。不僅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10年前訂定《2011-2020生物多樣性策略計畫》和「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最終階段,也是「2011-2020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的結束,即將迎接下一個關鍵10年的轉換時刻。...
View Article2020世界環境日:《淨山手冊》 給愛山愛環境的你
2019年10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政府山林政策除國安及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以此「向山致敬」,欲將入山、入園的行政程序簡化,並改善步道與山屋,受到登山團體熱烈支持。不過,大量的人群進入山林,對於山區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對於脆弱敏感的高山地帶的影響尤其巨大。開放山林,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View Article2020世界海洋日:《淨灘手冊》讓海乾淨 向海致敬
撿垃圾有什麼用?撿不乾淨為何還要繼續撿?台灣的淨灘行動從15年前至今已經很普遍,淨灘不僅達到了撿垃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對於環境教育以及政策遊說的力量。從「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到「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促成了台灣減塑政策。 今天是6月8日世界海洋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將多來辦理淨灘活動的經驗,彙整為 《淨灘手冊》 ,提供給有意想要淨灘的民眾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淨灘行動。 垃圾,海濱的日常...
View Article【糧食日】石油匱乏 生態農業保糧安
架構糧食安全網,除了制定目標,農法的改變更重要。科技經濟組助理研究員吳惠萍在〈 全球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問題與建議 〉一文中即提出調整休耕政策、應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積極研發抗逆境新品種,以及訂定最低糧食自給率,以降低糧食供應風險等4項解決方案來因應。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近日更有民間團體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確保長期糧食安全。...
View Article【世界鯨鯊日】澎湖、屏東最具鯨鯊生態旅遊潛力
2008年開始,鯨鯊有了專屬的日子:8月30日。2008年,國內正式禁止鯨鯊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5年來,學者透過研究鯨鯊洄游路線頻率,找出台灣發展鯨鯊生態旅遊熱點,屏東與澎湖最具潛力點。...
View Article2013世界清潔日 減少一次性用品才能真正「清潔」
1987年,47歲的Ian Kiernan,終於一圓環遊世界的夢想,駕著心愛的帆船「雪梨魂」(Spirit of Sydney),展開海上巡航之旅。 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附近,有片著名的 馬尾藻海 (Sargasso Sea),多股洋流在此處匯聚,海流力道相互抵消,使得此片海象相對靜止、平穩,因此形成廣大馬尾藻漂浮生長,也是許多魚群育幼、避難之所。Ian...
View Article